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城建 > 正文

城市治理如何让“公众参与”不落空?

南京日报  2013-08-06 08:24

[摘要] 3月1日起施行的《南京市城市治理条例》率先提出城市治理理念,并提出公众参与原则,随后45名公众委员经过公开征集、摇号等程序确定,并于5月底开始“履职”。城市治理引入公众参与,那么公众委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参与治理?政府部门、市民如何通过治理委员会这一平台实现良性互动?

3月1日起施行的《南京市城市治理条例》率先提出城市治理理念,并提出公众参与原则,随后45名公众委员经过公开征集、摇号等程序确定,并于5月底开始“履职”。城市治理引入公众参与,那么公众委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参与治理?政府部门、市民如何通过治理委员会这一平台实现良性互动?

“公众参与”有哪些渠道?

提案、调查、微博,多种方式建言城市治理

记者近日采访发现,公众委员履职两月,已通过提案、调查、微博等多种方式,为城市治理建言。

日前,记者联系上公众委员、东南大学(小区网论坛)建筑学院副院长段进时,他刚刚向城市治理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加强南京微环境管理的提案。

“微环境是指相对于主次干道、整体格局而言的小街小巷,和杭州、常州等地相比,南京小街小巷的管理需要提升。”段进说,比如,部分小街小巷经常存在车辆乱停、占用人行道、乱堆垃圾等现象。和城市总体环境相比,居民对微环境的感受更直观。

公众委员、南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武文娟将目光投向垃圾分类。她结合暑期社会实践,组织30名同学对南京垃圾分类现状做了一次调研,走访了10多个垃圾分类试点社区,并形成了调研报告递交市城管局。

“城管部门提供了很多便利,我们的调查进行得很顺利。”武文娟说,希望所提意见有利于南京推动垃圾分类工作。

公众委员、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顾大松近期则一直通过微博关注扬尘问题。前段时间,他连续拍摄了多张共青团路(小区网论坛)附近道路扬尘的照片,并@雨花台城管、环保等部门。“发了微博后,我经常能看到有城管队员在现场管理,洒水降尘的力度也加大了,的确有效果。”他说,下一次公众委员召开会议时,自己会针对扬尘提出监督提案,促进实现长效管理。

一名业内人士分析,城市治理要想公众参与不落空,首先需确保参与渠道畅通、参与方式多样化,政府部门应该为公众参与创造更多便利条件。

如何带动更多市民参与?

公众委员应成为政府和市民间的“桥梁”

记者获悉,市城市治理委员会曾组织部分公众委员考察南京垃圾分类工作,参观部分试点小区及江南垃圾焚烧厂建设情况。在随后的座谈会上,部分委员针对垃圾分类情况提出建议和意见。

据介绍,部分委员在座谈会上提出不少批评意见。“批评意见虽然难听,但从南京垃圾分类的现状来看,需要吸收更多市民智慧,更需要市民积极参与。公众委员集体考察垃圾分类,算是迈出了共同治理步。”上述人士说。

不过,上述人士也表示,“公众委员参与”并不等于“公众参与”。公众参与要想取得积极效果,除了有参与渠道保障外,公众委员还必须真正了解公众意见,在参与城市治理前通过实地调查、座谈会等形式,收集更多公众意见。

在顾大松看来,“化解城市管理顽症,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还须让公众委员带动更多市民积极参与城市治理,将更多的人的想法、意见在城市治理委员会的平台上交流。”

交流的作用是理解、支持,进而倒逼政府部门制订更加科学的治理决策。此前,《南京市城市治理条例》主要起草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莫于川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城市治理亟需吸收公众智慧,由一家管理迈向共同治理。

也就是说,公众委员应该成为政府部门、市民沟通的一座桥梁——一头代表政府部门宣传治理政策,介绍管理难点,一头代表大众向政府部门明确诉求,争取合理权益。

公众意见与政府决策如何良性互动?

专家建议设立意见反馈机制

引入公众参与机制,我市此前在其他领域已有尝试。例如,在行道树移植方面,我市首创绿评员参与机制,由绿评员对建设工程相关设计方案,行道树移植、保护方案等进行评估。

但在操作过程中,有绿评员发现,他们只能就移植多少棵树、移植后如何保护等细节问题进行探讨,根本没有参与决策的机制保障,参与热情难免受影响。

城市治理公众参与,如何防止类似情况?公众意见与政府决策如何良性互动?对此,顾大松建议,公众参与在有了制度保障的基础上,还应配套意见反馈机制。即有关部门应针对公众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定期进行评估,并向公众通报能否采纳及相应理由。透明的参与机制,才能避免公众参与、政府决策出现“两张皮”现象。

还有,政府部门应该利用好公众委员会的议事平台,将城市管理的难点、热点问题放到平台上理性讨论、平等沟通,让广大市民从源头上表达诉求、参与决策。

同时,公众委员、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意识和能力也需提高。有专家表示,南京城市治理公众参与目前处于探索阶段,公众委员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也参差不齐,需要在调研、沟通的实践基础上,让其参与城市治理能力的效果逐步提升。

本报记者周爱明本报实习生秦雪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特价房南京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